什么成分会损害你的皮肤?违禁词速查!
什么成分会损害你的皮肤?违禁词速查!
一、引言
在护肤品和化妆品行业,随着消费者对成分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产品标示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变得尤为重要。对于运营和自媒体人员而言,如何在广告法和平台规定的框架内,既能创作出吸引人的内容,又能避免违禁词汇的出现,成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文将带您了解哪些常见的成分可能会损害您的皮肤,并提供一份违禁词速查指南,帮助您规避潜在的风险。
二、常见损害皮肤的成分
酒精(乙醇): 酒精对皮肤有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脱水、屏障功能减弱。
香精(香料): 某些合成香料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对于敏感肌肤尤其不利。
染料(色素): 部分染料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问题。
重金属: 如铅、汞等重金属长期接触皮肤,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石油化工产品: 如矿物油、凡士林等,可能堵塞毛孔,导致皮肤问题。
防腐剂: 如尼泊金酯类、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等,某些防腐剂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
三、违禁词速查指南
在创作内容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违禁词汇,运营和自媒体人员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
绝对化用语:如“最”、“唯一”、“彻底根治”等,此类词语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规定。
医疗术语:例如“杀菌”、“抗菌”、“消炎”等词汇,除非产品经过严格医学验证,否则不能使用。
暗示治疗效果:如“瘦身成功”、“肌肤焕然一新”等,应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暗示性强的措辞。
禁用词汇:包括与违禁成分、非法添加物相关的词汇,如“激素”、“重金属”等。
误导性词汇:如“纯天然”、“无添加”等,如果无法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这些声明,则不能使用。
涉及疾病名称: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使用任何疾病的名称或症状来描述产品功效。
与其他品牌或产品比较:直接比较或贬低其他品牌或产品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或文字: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图片、文章等,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如何合规创作内容
深入研究:在创作内容之前,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确保所写内容合乎要求。
准确标注:如果使用了某些可能引起消费者疑虑的成分,应在产品说明或宣传中准确标注,并提供相应的安全说明。
避免夸大宣传:确保所宣传的内容真实可信,避免夸大其词或制造不实承诺。
注重原创:尽量使用原创内容,如需引用他人内容,应注明出处并获得相应授权。
慎重选用图片和文字:确保使用的图片和文字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并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适或争议的内容。
五、结语
在运营和自媒体工作中,遵循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不仅是为了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通过了解哪些成分可能损害皮肤以及如何在内容创作中避免使用违禁词汇,我们可以更加专业、负责任地向消费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确保我们的工作符合相关要求和期待。希望本文能为运营和自媒体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重磅功能上线!支持团队会员和API接口,助力企业高效管理与智能检测!
这两项新功能的推出,将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违禁词检测服务,助力企业轻松应对内容合规挑战。
六部门发文!预制菜明确不许添加防腐剂!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并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关于规范公众号文章诱骗点击小程序骗取广告收益行为的公告
近期,平台发现部分创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不完全或擦边的标题、擦边的封面和无意义或不完整的内容,并插入诱导性小程序卡片、图片、文字链接,引导用户点击跳转至无关或无效页面进行广告诱骗点击。这种违规导流行为损害用户的阅读体验,骗取广告收益,严重扰乱了平台的健康生态。
【最新】上海出台化妆品行业广告宣传合规指引
市市场监管局介绍,为推进本市化妆品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发挥广告对化妆品品牌建设的作用,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药品监管局根据《广告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化妆品广告监管执法实践,联合制定出台《上海市化妆品行业广告宣传合规指引》。
警惕!这5批次不合格化妆品
日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北京市2023年药品(含药包材)、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全市化妆品生产环节(含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及互联网开展了监督抽检工作,共完成监督抽检1600批。现将已核查过的5批次不合格产品(详见附件)予以公告。